10月8日杭州第19届亚运会顺利闭幕,来自我校的621名亚运“小青荷”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“举办一届精彩纷呈的亚运会”嘱托,在学校党委和萧山体育中心场馆指挥层的领导下,圆满完成亚运会足球和举重两项赛事的志愿服务任务,在亚运赛场上留下了最靓丽的青春风采和最美好的宝贵回忆。
——同科“小青荷”在亚运场馆首批登场
9月19日下午,杭州亚运会足球赛事小组赛(孟加拉国VS缅甸)在萧山体育中心场率先开赛,我校304名“小青荷”成为首批实战上场的亚运志愿者。经过紧张而忙碌的赛前准备和强化演练,全体同科“小青荷”以昂扬的精神、饱满的热情投身于赛会礼宾接待、竞赛技术运行、观众服务、市场开发与票务等16个志愿服务领域,以最自信的微笑、最优质的服务,将大写的“青春”绘就成亚运场馆里亮丽的风景。亚运火炬手、场馆信息技术领域志愿者章丽楠激动地说:“我的亚运服务梦终于实现了!长期的培训与演练虽然辛苦,但我深感这份责任与荣耀,我一定尽己所能、再接再厉,与所有志愿者一起为服务赛会贡献力量,充分展现我们‘小青荷’的青春风采。”
——同科“小青荷”在大风大雨坚守岗位
9月21日下午,印度对孟加拉国的足球比赛中突降大雨,我校“小青荷”身披雨衣,奔忙在场地布置、礼宾接待、交通引导、信息服务等各个领域,抬球门、清场地、出队旗……以追求极致的工作细节彰显志愿服务的温度。沈琛是该场足球赛的“球童”,大雨滂沱中,她依然全神贯注地紧盯球场,任由雨水与汗水交织,顺着昂起的额头流下,却依然坚如磐石驻守岗位,时刻准备着做好抛球、捡球等服务工作。“很感恩有这样一个机会,‘小青荷’的身份让我感到自豪,数次听讲、百次练习,使我们每一位志愿者在点位上都能独当一面,团队协作、并肩作战,也让我们收获了深厚的友谊,这都将是我人生中宝贵的经历。”沈琛的眼神坚定而清澈。
——同科“小青荷”在服务岗位绽放光彩
甜甜的笑容,整齐的服装,亲切的引导,这是观众服务领域志愿者钱俊俏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,同样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有她胸前满满当当的亚运纪念徽章。“我们这个岗位是与观众零距离接触的岗位,必须装扮起所有与亚运有关的元素,让观众感受到满满的氛围感。”说着,她拉过一旁扮演亚运吉祥物的张洲涛。“我俩是最佳拍档。”张洲涛摘下吉祥物琮琮的头套,汗水早已浸湿了他的头发,但通红的脸庞上依旧洋溢着幸福的微笑。他们平均每天接待观众6000多人,每日人均工作时间8小时,座席引导、应急协调、吉祥物表演、发放雨衣小红旗等,这些看似简单的工作背后,每一项熟练的操作都是日复一日的艰苦训练,都凝结着志愿者们无私奉献的热忱。所谓“大爱无疆”,皆因梦想似火、信念如炬。
——同科“小青荷”为杭州亚运奉献青春
9月30日早上6点,317名举重竞赛的志愿者已经迎着朝阳,乘车前往萧山体育中心场馆开展志愿服务;晚上11点,他们拖着疲惫的身躯返回到学校,结束了这一天将近16个小时的服务时长;10月1日中午12点,在休整空间和办公室里,刚忙完一个单元比赛服务的志愿者们利用中间休息时间,原地趴倒补觉。丁晗晰是礼宾服务领域的一名志愿者,她说,每天十几个小时的工作强度和一天200多名嘉宾领导的接待,让她感到从未有过的压力,但每次当她身心俱疲时,听到外国来宾用不流利的中文说“谢谢,你们真棒”的时候,又打起十二分精神,以最好的姿态投入到岗位服务中去。
杭州亚运会期间,621名“小青荷”投入到亚运足球和举重2项赛事的志愿服务工作,承担着观众服务、竞赛技术运行、竞赛综合事务、语言服务、礼宾接待、交通等16个领域的服务项目,赛事日接待万余名观众,几百名运动员、技术官员和媒体记者,得到了服务客户群的一致好评,场馆共收到了志愿者感谢信20多封,“小青荷”事迹也在中央电视台、教育厅官网、之江教育、中国新闻网、中青在线、《中国青年报》《萧山日报》等媒体报道。此外,还有360名志愿者参与到亚运开幕式彩排任务,150名志愿者参加亚运会闭幕式。
这么多可爱优秀的同科志愿者,在亚运赛事场馆上,犹如小青荷绽放,以恒如水、韧如水、深如水、清如水的精神,为亚运圆满闭幕提供了青春力量,也向世界展示了新时代中国青年的朝气蓬勃、开放自信的昂扬风貌。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