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,总结中国特色学徒制的实践经验,教育部职业院校中国特色学徒制教学指导委员会于12月21日召开交通新基建领域中国特色学徒制人才培养研讨会。学校党委委员、副校长刘进宝应邀参加会议并作经验分享。
刘进宝指出,我校作为国内水利类专业首个开展学徒制试点的单位,自试点以来,已经历了十年的探索与实践,取得了丰硕的成果。这十年间,学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,深化产教融合、校企合作,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,有效解决了专业技术人才“下不去、用不上、留不住”的行业突出问题。特别是面向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关键岗位,我校培养了一批懂技术、能吃苦、擅沟通、会管理、能创新的技术骨干,为水利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刘进宝详细介绍了我校在学徒制人才培养方面的五大创新举措。一是搭建“1+N”校企协同育人平台,通过与企业深度合作,实现资源共享、优势互补,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实践和学习空间。二是健全“四双一体”校企协同育人机制,确保学生在学校和企业两个环境中都能得到全面的培养。三是开展“互聘共用”双导师队伍建设,通过聘请企业专家担任学校兼职教师,同时选派学校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,实现了师资队伍的双向流动和共同提升。四是实施“工学交替”双主体人才培养,让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,也能在企业进行实践操作,真正做到学以致用。五是落实“二元归一”全学程文化育人,将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有机融合,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,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。
本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,不仅为我校提供了一个展示成果、交流经验的平台,也进一步坚定了我校深化产教融合、推进中国特色学徒制人才培养的信心和决心。接下来,我校将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,为水利行业和社会发展培养更多优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。

